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重要讲话» 梁桂书记在学校“管理改革年”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梁桂书记在学校“管理改革年”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时间:2014-03-24  浏览次数:

 深化管理改革  理顺体制机制
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添活力 增动力
 

——梁桂书记在学校“管理改革年”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4319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对学校今年所安排部署的一项主线工作——“管理改革”进行动员。作为一个到学校工作已有9个月时间的新兵,利用这个机会,我想把自己对学校事业的理解,包括对80年历史成就的理解、对当下发展瓶颈问题的理解、对第二次党代会所形成的奋斗目标的理解,与同志们作一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合校15年的璀璨成就

对于我们并校15年的成就,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孙校长已经从几个层面向大家做了总结。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原来我是在围墙外看学校的,现在身处校园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一个深切感受,就是怎么样浓墨重彩地褒扬学校这15年的成就都不为过。向大家展现在PPT上的一些文字和数字虽然小,但字字重千斤,句句显真情,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学校领导班子、广大师生员工、各位退离休同志和今天在座各位的辛勤心血。这里面,我总结了从人才到学科,从教育教学到科技创新,从社会服务到国际合作,等等方面15年发展的重要突破。我体会,这里的每一块成绩,不简单是对外界的学习汲取,更多的是基于我们现实的大量自我创造。如果让我来总结这15年的经验,可以用4句话来概括: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我相信,这是共识。回首这15年,我们7家单位,合体发展,抱团取暖,一同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设定的目标,奋力开拓。正是因为历史给予了我们那样一个起点,有了那样一个目标,我们才得到了中央政策的支持,赢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机遇,这是学校发展莫大的动力。二是得益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不懈努力。孙校长年初工作会议上讲,要追求卓越,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这一点,我严重地赞同。回过头来看15年的发展,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一个过程。这里面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我们走上了“人才强校”道路的事实。学校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是全国10所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学校。这样一个学术体,应该在全国屈指可数。每每我到学院调研,听院长们讲一些里程碑式的,那些离我们而去的贡献,都能感受到大家心里一种沉重的隐痛。这15年,我们没有忘记这种隐痛,我们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一代一代坚忍不拔地抓下去。还有就是我们没有坐在原来老祖宗留下的“宝座”上,我们在坚持传统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对于基础学科领域进行了扩张。再有就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干中学,学中干”的有利措施。我为什么说“学中干,干中学”?因为有些东西我们能学得来,有些东西学不来。很多同志与我们学校一起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增长了经验,形成了共识,形成了我们克服困难、“攻城掠地”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第三点,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广大师生为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前几天,我和一些退休的老同志座谈,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学校的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我。如果没有这一代一代人的牺牲,没有那么早退下来的一些同志,我们不会有今天。这种牺牲,这种贡献,以及立足于杨凌这片土地上的耕耘,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第四,就是得益于西北农林几届班子超前的预见力,向前走的决心和信心,带着大家一起干的一系列的做法。我相信,这是学校能够有今天这样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当时我们关于世界农业一流大学的这种预见和战略设计,关于从“追赶期”到“跨越期”的判断,学科规划的设计,都是从无到有啊!历史无法重启,我们当时没有地,没有银子,刚开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到了一定规模,一定境地,我们更多需要的是,除了“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更要做顶层设计。大前年我们搞国际化战略,前年我们搞本科教学和科技推广,去年我们做学科规划和人员分类,一年1-2件事,一步一个脚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所身处杨凌和农林的大学,培育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二、建设一流大学对我们管理工作的挑战

同志们,今天的成就,与我校党政干部干练、奉献和接续努力分不开。向下一个目标迈进,更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需要我们在传承和开拓上下大功夫,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整队出发。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大家给我们提出的505条意见和建议,其中多数与我们队伍的作风、机构的效率有关。我认为,意见本身体现了大家对我们班子和党政干部队伍的期许和责任。学校当前处在战略“追赶期”,负重前行,时不我待。我们务必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我们最大的威胁是队伍的“精气神”不足。讲“精气神”不够,不是说我们“精气神”不好,是我们目前的状态与追求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在上周党建工作会议上讲,我们的干部要有谋大事、干大事、干成大事的决心和气魄。我们现在走在了上升通道,于此同时,我们做事开始小心翼翼起来,可能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飘飘然起来,在与各个学校相比中春风得意起来。这是我们最大的威胁。“知不足,而后行千里”。对我们党政干部来讲,必须拥有贴近学校发展目标的“精气神”。

第二,我们最大的障碍是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制约。我们身在关中,身在农林,身处不断变革之中。面对内涵式发展与建设研究性大学的目标,还有学科建设规划这个顶层设计,还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需要重新调整。我们这所学校从合并算起,已经长了15年,总不能还让一个15岁的少年再穿着8、9岁时的衣服吧!

第三,我们最大的瓶颈是办学的动力、活力和后劲问题。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师生对我们反映的最大问题还是在活力、动力和后劲上。离退休同志在和我谈学校的工作时,很直言不讳地讲这个问题。这些年,我们的大奖没有了,大品种没有了!我们该怎么样积聚力量,再创优势啊?

以上这3点是我对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威胁、障碍和瓶颈的认识。关于眼下,针对管理改革工作,我认为,最核心的有3项工作要做好:

第一,最为紧迫的事情是学科规划的“落地”。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已经在去年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通过了,是不是就算“落地”了?通过了,只是刚开始,只是形成了全校对“7+4”学科发展布局的一个共识。就其本身来讲,还仅仅是一个框架,需要进一步去细化、深化。相关人才工作、科研工作、推广工作、国际化工作,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与学科规划对齐。我们重点要发展“7+4”这一目标。那么,如何将各项变量因素调节得当,如何让各类人员形成配合,形成合力?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学院以此为据,重新设定、规划工作的目标和方式。

第二,最为关键的任务是抓实抓好人才工作。人才是我们15年来最大的伤痛,也是最大的受益之处。我们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抓实抓好。

第三,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提高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说一千,道一万,改革工作要落到管理层面,落到干部层面,落到“火车头”层面,最重要的还是在座各位的“精气神”,是我们这批人的执行力和执行能力。

因为今天讲管理改革,我也没有做一项一项的分析,举几个列子,讲几个需要我们各方面引起重视的问题。这张PPT显示的是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以来,分年度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得出,近3年人才引进的数量有滑坡的现象。这种滑坡现象,可以有多种方式解释。是我们质量高了,或者是门槛高了。门槛高了可能是真的。但是,这两年我们的杰青、优青在哪里?为什么从2004年到2010年,人才引进有大规模的增长,为什么2010年之后有这样的滑坡?也有人说,可能是各个院校的竞争白热化,对!可能是我们的地缘劣势越来越凸显,对!我们总要有办法去对付这种状态吧。否则,孙校长在年初工作会上画出的学校科研向上发展的成就图,它的可持续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前15年,我们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进是对的,但是,如果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能汲取15年前的教训,不能乘势而上,再占高枝,后面我们难有更大的作为。第二张PPT主要反映的是我们合校以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能力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一单位)的情况。近年来,学校取得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值得骄傲,这是科研工作欣欣向荣的表征。但是,我们的专家走不到科研项目的顶层设计层面,很难获得上千万的项目。没有上千万的项目,怎么能培养出院士来?我们的科研经费总不能一直徘徊在3.5亿元左右吧。怎么样把我们的人才分阶梯、分层次推到顶层设计层面去?这是我们管理者的一种责任!学校现在有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老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但是很少有老师在国际协会组织担任职务。职务远远要比参加会议重要。我们在“追赶期”的进程中,有没有胆量调整我们的激励政策?不然的话,我们只能走“小富即安”的路子。再看一下我们很自豪的推广工作,PPT展示的是学校试验示范站建设布局和结构现况。现在的实验示范站,八成左右集中在园艺学院,猪的、鸡的推广在哪里?小麦、玉米、马铃薯这些大作物的推广又在哪里?去年,我在眉县的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和周至的基地调研,看到实习的学生晚上还在黑暗中找公共卫生间,还在用煤球炉点着的暖气。还有,推广如何与学院的工作结合在一起,院长如何统筹教学、科研、推广工作?就推广而言,我个人理解,主要还是要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了实现学科规划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明确建设的核心基地和建设标准。在这张PPT上,我还罗列一些调研时发现并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关起门来讲,我们不要说有多少个专业,孩子们报考志愿的专业很多并不是他们现在学习的专业。我们进行很好科研训练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做推销员。我们要探索建立学院层面的理事会,要把用人单位需求和学校培养计划结合起来。我去听一些课程,感觉能不能在通识教育上有一些转变,把更多的理论课程转变为一些选修课,让学生毕业后觉得在学校学习很valuable。我还在想,学校目前的教学评价是不是符合实际,不至于大家都是95分左右,能否让学生毕业时回忆一下哪一门课程好,与当时上课时的打分结合起来,对教学有个较为客观的评价,真正拉开差距。还有我们的科研评价,怎么样能让科研人员安心科研,让年轻人迅速加入团队,让我们在论文、成果、大奖上都有所斩获,而不仅仅是一批赚不出来银子的专利。我还在想,如何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安全,让我们的师生在报账的时候、看病的时候、公文流转的时候,感到这才是教师、学生的学校,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同志们不要说我是在吹毛求疵,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新来者所看到的一些情况。站在建校80年、合校15年的门槛上,需要我们直面问题,需要用勇气和信心,不是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而是基于我们清晰的政策安排,清晰的“施工图”设计。为此,学校党委决定,今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挖掘潜力、增强动力,释放活力,确保学校在未来十年实现“国内赶超”,在未来二十年实现“国际跨越”。

三、深化管理改革,理顺体制机制

昨天下午,学校党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管理改革年”活动的指导意见》。学校提出这份《意见》,是形式所迫,是问题所逼,是发展所需,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最近,全国各个省市在中央的带动下,相继成立了深化管理改革的领导小组,把管理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教育部也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系列重要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重要部署。会前,《意见》的“白皮书”已经发给大家,具体内容我就不再重复阐述了。学校这次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解放思想、完善治理、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为主题,深化办学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促进治理体系与办学能力现代化,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总共有四个部分,一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二是启动、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的若干重点改革工作,这是学校层面要做的;三是针对二级单位层面,要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不是学校一以盖之,要大家一起动;四是学校中层干部要开展经常性管理实训。这15年来,我们学校把干部培训工作抓得很紧。但是,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和工作水平,还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我们不想请一些大的专家去介绍什么,而是要请一些有亲身体验、实战经验的人讲,请一些退下来的校长讲。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决定成立 “管理改革年”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和我担任组长,相关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评。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把握好改革工作谈4点意见。

第一方面,解放思想,凝共识。解放思想,是学校15年发展的重要经验。在今天,我们首当其冲的任务还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让我们的专家解放思想,是要让我们这些管理干部首先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的共识才能形成,共识形成了,我们的动力、合力才能形成。我们的一些界墙、篱笆才能被打破,我们的事业才能形成浩浩荡荡的局面。所以,《意见》中要求各个单位要开展这方面工作。这一项工作,不是抓一年,是要抓多年。

第二方面,下移重心,激活力。我们班子在研究学校问题和未来目标的时候认为,前15年来,我们通过行政并合形成体制性的力量。但是,这样一个动力,已经到了一个边际。学校事业发展到今天,大队伍、高目标、重任务,光靠传统“火车头”拉动已经不行了,必需要成为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的动车组。我们要给学院放开一些束缚,但是要有清晰的目标感和责任感,让学院与学校形成合力。学校层面要更多地致力于战略规划、资源争取和政策设计,学院层面要更好地致力于一些管理的创新,一些具体目标的实现。要有动力,不是一种口号,是一种协同。所以,如果讲原来的管理是从上到下的话,那么现在需要在上层战略更加清晰基础上,建立下层更好的动力系统。如果讲原来是“校办院”的话,那么未来就是在统一战略的基础上“院办校”的问题。没有这样一个“动力机车”,我们驶向青藏高原的目标就缺乏动力,很难形成组织效率。

第三方面,分类施政,提质量。去年,学校做的最重大一项工作是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人员分类管理工作,不是按照阶级成分去做的,每一类人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是,各类人的目标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这是分类管理的前提。比如,在新进学科引进人才所花费的银两,与在传统学科引进人才的代价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用同一个评审委员会,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学科规划里“7+4”?为什么不是“11”?这里面本身就有目标的区别。政府里工作中常常讲政策激励,但是也有救济。赤贫的情况总有啊。我们不能因为有创新争优的政策就忽视了救济政策。所以现在中央的所有政策制订中,都要求要有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我在想,某些学院、某些学科,采取同一个标准,会不会导致他们最后一点信心都没有。在这里面,不是说创先争优的目标错误,而是如何采取一些托底,但是不会引起福利主义倾向的政策设计,等等。如果我们重心下移,我们管理者必须要有分类的思维去考虑,做一些分类安排,把问题想深、想细,切合实际,遵循规律,不是简单的从目标到目标的安排。

第四,需求导向,促动力。所谓需求导向,主要是和供给导向相区分。教育教学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简单是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专业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在一个学院容易做到,但是公共课跨学院,针对这些课程设置,我们如何主动地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做一些调整和变化。科学研究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力争进入国家科技项目顶层设计。学校今年的科研经费增长非常不容易,尤其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形势下。光靠我们目前仅有的经费,怎么样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必须在纵向、横向经费上要有大突破,要求我们这一群人拉近学校同北京之间的距离,拉近农林同产业之间的距离。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记得东部城市一个科技局局长,能敲开科技部里每一位部长的门,他每次来部里都带着一批专家。这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这些管理干部,要以自我为中心向以专家群体为中心转变,要把专家领进门、赶上架,为他们服务,变一个人“进京赶考”为一群人“进京赶考”,让更多的学科组驻扎在北京办事处。我们学科规划目标在“追赶期”的距离是什么?多少专家上升到这个层面才行?传统学科必须要在完成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形成优势再造,实现新的发展、更高层次的发展。技术创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要争取在国家“三农”发展中的话语权。目前国家关于土地规划、生态保护、丝绸之路、干旱半干旱、粮食安全一系列大题目里面,西北农林有多少话语权?没有话语权,我们怎么能追赶一流啊。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怎么焕发生机,怎么紧贴市场需求形成自己的话语权,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支撑?现在,中央已经出台了关于科研创新经费管理的政策。从我在科技部对科技发展脉络的研究看,相对于科学研究,发展中国家更偏向于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企业、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已成共识。我们如何抓住这一趋势,采取一些对策,参与到横向的研究之中,让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迸发出来。人才工作要以学科需求为导向,引进与培养要对准学科建设规划。这点好理解,我不多讲了,就是人才工作如何对上“7+4”的目标,把我们的专家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安排梯队的问题。

四、对管理队伍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组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好干部”的要求。“五好干部”的要求,我自己理解,就是“务实、清廉、为民”这三点,同时加上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对学校而言,我主要讲一讲中层干部的职责有什么不同。我长期在行政机关工作,我的体会,处长“无功即是过”,就是开疆拓土的,就是没事找事的,就是推着分管领导往前走的。我们每一个机构不可能有那么清晰地边界,需要处长和另外的处长们主动协调。每一个处长不是简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要形成全局意识,这也是我们“精气神”的一部分。管理学上有个著名原理叫彼得原理。就是讲,人最后一个职位是自己不称职的职位,你能有超过你的岗位范围之外的能力,你就有提升的可能。所以,处长的职责就是举旗帜、带队伍,负责开疆拓土。而副处长就是兢兢业业的,“无过即是功”,保证本单位的事情严格按照程序走。我们目前不少处长总是给领导出填空题,很少给领导出选择题,更少推着领导走。只有推着领导走,才是好处长。当然,不是为了他个人的私利去奔走。对于院长和书记,我也多说两句。在每个院里,院长和书记是灵魂。院长必须要有本学科的国际视野和宽阔的胸襟,最起码能够把学院的故事讲清楚,要尽可能呼应学校整个大的学科发展,而不是个人从事的某一个专业,能够容纳更多的英才。蔡元培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大专家,但是他把大量的英才都聚集到北大的旗帜下。书记要维护班子的稳定、团结,把握好方向,要做好协作。这一段时间,学校已经做出决定,我们要按照中央“党要治党,从严管党”的要求,对班子建设提出要求,把干部放到日常工作中去考核。今年我们先对5个单位进行综合研判,力争在一段时间内,对所有的单位做完研判。做这项工作,主要就是想看看我们的“把手们”是怎么样带队伍,举旗帜,抓执行力的,看看我们的“把手们”是不是把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和大家的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了。

最后,我对各位再提4点要求:

第一,要有格局意识。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去年调研一圈下来,我总感觉管理干部存在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每一人的屁股都坐在自己椅子上,经常做“屁股决定脑袋”的事。但是请大家别忘了,如果各路“诸侯”都整天打“小九九”,盯“盘中餐”,那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没有格局的“把手”,他带领的学院是不会有“戏”的。希望各位院长、书记、处长心中要有大格局,谋事、干事从大处着眼,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

第二,要有拼抢精神。所有的制度、体制都落后于现实。能让我们队伍永远向前走的动力,不在于别的,只在于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各位要用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制度的不足、政策的不足,要始终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要熟悉省、部对口部门的人和事,常露面,常联系,在为学校利益和资源争取上“舍得起”,“放得下”,“冲在前”,勇于拼抢。

第三,要有执行能力。讲执行能力,不要把它放在一个抽象的口号上。一件事情,落到你手里,怎么样分解为一项任务、一项政策,分解为规划,分解为一批人围绕你干的那种动力,这就是执行力。我们往往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只追求结果。这个结果到最后永远实现不了。我到学校学习了很多文件,感觉很可惜啊,常委会研究过的,后来就放到档案袋里了。我看甚至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些很好的想法,到现在都不过时。“想了没做等于零”。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用喊口号去喊口号,要把学校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具体化,过程化,将“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第四,要有服务理念。我们管理干部是先锋队,是骨干,是堡垒,自当顶起责任和使命。大学就是教授的大学,学生的大学。我们要在这样的大学甘当“二等公民”。我不是说诸位人格上低贱到当“二等公民”,我只是说,让我们这帮人把腰弯下去多一点,才能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腰更挺拔一些。没有你们的“低”,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先进和优秀。

以上这四点,我和大家共同去遵守,一起去努力实现。

同志们,“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没有一流的管理,没有一流的管理队伍,没有一流的精神状态,没有一流的用心和用力一起干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9个月的调研,我在与大家平心静气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大家对学校党委行政班子莫大的信任,感受到这种责任和光荣,感受到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班子带头做,我们大家一起做,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4-03-24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