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老年专家» 护卫甘果富万家——记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专家孙益知教授

护卫甘果富万家——记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专家孙益知教授

作者: 来源:  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

 
作者:李晓春
  1983年初,陕西白水苹果桃小食心虫严重发生,致使苹果品质变劣,产量下降,许多果农纷纷准备毁园种粮。在这危难关头,一位年过半百、身着灰布衣装、脚蹬一双胶底解放鞋的科技工作者来到白水,在对16个乡镇果园进行了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指导农民认虫测报,适时喷药防治病虫害,使该县虫果率由1983年的73%降到1987年的1.2%5年挽回损失3800万元。白水苹果重振昔日雄风,再次跻身国际市场。随着这一关键技术在10120万亩苹果园的推广,虫果率由1984年的30%降至1997年的2.8%1987年,陕西省苹果栽植面积突破了200万亩,彻底摆脱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这位使白水苹果起死回生并使陕西苹果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的人,就是被广大果农誉为果树财神的农业昆虫学专家孙益知教授。
  孙益知,1932年出生于山东巨野,1959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植保系,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起调学校农场技术科、果树站,一干就是10年,从技术员一直干到站领导。他对果树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经历使孙益知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一定要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不能单纯依靠书本上的方法解决,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更要为群众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推广开来。在4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始终身体力行,忘我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60年代初,关中麦秆蝇大发生,孙益知深入蒲城县农村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现场指挥飞机喷药防治,很快控制了虫害。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他深入陕西苹果产区,调查苹果昆虫区系,研究苹果害虫演替规律,提出综合治理策略,对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50年代,丹凤县就是核桃生产的典型。而到了1985年,该县核桃病虫害造成核桃产量急剧下降,经济收入锐减,当地政府和群众十分着急。1986年,西北农业大学确定丹凤为科技扶贫县,该县核桃树冠大、生长分散,农民们又不重视。但是,为了挽救可能毁于一旦的核桃之乡,孙益知主动承担了核桃丰产裁培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重任。在丹凤,他走的是羊肠小道,吃的是洋芋糊汤,风雨无阻,全身心地投入调查和研究,一干就是6年。19877月初的一天,他骑自行车离开县城准备到西河乡进行病情预测,刚出县城,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汽车,不慎摔伤了右腿,第二天抹了点红药水又赶去庾家河。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一连下了四五天,通往县城的道路被冲垮,通讯也中断了,一连几天,同事和家人都联系不上他,大家心里都很着急。而此时的孙益知正打着伞冒雨钻进核桃林检查虫情,寻找防治对策。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他终于查清了核桃举肢蛾是造成当地核桃减产的主要原因。通过虫情预报、适时喷药和推行简单易行的树盘垦复防治法,虫果率由原来的65%降至8%6年增收核桃500万斤,增收560万元。
  同年7月中旬,孙益知人还没有离开丹凤又被请到湖北丹江口市,帮助解决山楂树枯枝死亡问题。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孙益知,一眼就认出这是梨小吉丁虫危害所致。回校后,他派去2名大学生协助防治,两年就基本控制了危害,山楂增产1.5倍。
  1991年,在指导宁强县防治核桃落果时,通过大量调查和试验,孙益知指导群众把前一年因虫害落下的核桃收集起来,挖坑深埋,有效防治了核桃长足象造成的核桃落果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加之成本低廉,群众很容易接受,很快推广开来,仅此一项,4年增产核桃468多万斤,增收700余万元。
  针对栗雪片象严重危害商洛板栗,以前采用树上喷药技术难度大、效果差的情况,1995年,孙益知深入镇安、柞水板栗产区调研,他发现镇安板栗苞刺短、苞梗长,属感虫品种,只要引种、选育抗虫优质丰产品种,即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将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手中,孙益知先后撰写了《苹果病虫害防治》、《山楂栽培和加工技术》、《板栗栽培和加工新技术》、《红地球葡萄优质丰产技术》、《陕西省经济昆虫志:鞘翅目天牛科》等科技著作8部,共印发20余万册。其中,《苹果病虫害防治》以翔实的内容、实用易做的技术深受农民们欢迎,先后印刷8次,发行近10万册,1992年该书获西南西北地区优秀图书三等奖,1997年选入全国科技兴农精选丛书。此外,应邀到陕西、甘肃、湖北、山西50余县市讲课200余次,培训人员万余名,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深入生产实际,服务农民不仅解决了生产中许多棘手的问题,也有力地促进了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首次发现了苹异银蛾、苹果拆梢象、樱桃实叶蜂、柿花象等4种新害虫,摸清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害规律和防治办法。其中,他大力推广柿花象防治技术,3年增收1200万元。基于对苹小吉丁虫传播规律的深入研究,孙益知率先提出,不宜继续将该虫列为检疫害虫,后为国家采纳。利用斯氏线虫防治核桃举肢蛾、板粟抗雪片象机理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此外,孙益知还摸清了陕西山楂害虫100多种,山楂病害20多种的基本情况,此项研究填补了陕西省的一项空白。
  孙益知先后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科技开发推广,农业部科技扶贫等课题10余个,发表论文40余篇,7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各级奖励16次。其中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1项。丹凤县农业综合科技开发与推广项目实施5年,丹凤县新增产值2.5亿元,10万农民脱贫。他先后荣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委、农业部、林业部支农、扶贫成绩突出的高等农林院校先进教师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农民的儿子,孙益知生活朴素,在工作中更是始终严于律己,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982年,为了解决商南县山楂病虫害,孙益知乘公共汽车翻越秦岭35次,往返行程2万多公里,一到目的地,经常是放下背包就爬山,上午爬西山,下午爬东山,一日三餐常是玉米糊汤,而他从未叫苦叫难。在白水进行苹果防虫期间,开始县上总是车接车送,生怕怠慢了他。当孙益知发现县上车辆少、汽油又紧张时,就主动坐公共汽车来回跑。从县城到农民果园,要么坐三轮车,有时干脆就是步行。时间晚了,赶不回去,就睡在农民家里。
  孙益知为农民做的事多了,知道他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经常有农民写信、打电话或找上门来询问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无论老幼生熟,他总是热情解答,却从未收过一分钱的咨询费。他常说,能看到农民靠果树发家致富,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2001年,孙益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应邀为山西泽州进行农业示范区规划,他多次到泽州实地考察,在认真分析了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四易其稿,完成了《山西泽州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专家鉴定认为,规划内容科学、布局合理、措施具体,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将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当地政府也予以高度评价。
  伴着岁月的朝阳,已过古稀之年的孙益知至今仍忙碌着,科技咨询、下乡培训、现场指导……在他的人生历程上,永远都是不停息的脚步。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1-10-25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