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迈向新辉煌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迈向新辉煌

作者: 来源:  时间:2014-09-11  浏览次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80周年暨合校15周年祝词
校党委书记 梁桂  校长 孙其信
今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80周年暨合校15周年。在这个果香四溢的收获季节,我们满怀激动和喜悦,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先贤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爱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杨凌,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府。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这个时期,学校拥有十系一部,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并存,大农业学科专业体系完备,科学研究具有相当规模,技术推广遍及周边地区,办学水平步入全国一流行列。新中国成立后,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有关通知,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对直属各校(院)名称重新修正,1950108日,原国立西北农学院更名为西北农学院。此后,国家又在杨凌先后创建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农业科研院所,形成了闻名于世的 “中国农科城”。
19999月,在国家科教体制改革大潮中,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7个隶属不同部委(局、院)和陕西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各项事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80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员工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宗旨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植根华夏农业文明厚土,艰苦创业,奋力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培养出16万英才俊彦,产出大批创新成果。小麦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品种“小偃6号”、我国自育苹果优良品种“秦冠”、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防治、莎能奶山羊、秦川牛、“西农8号”西瓜、“秦白”系列大白菜、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合并组建后的15年,全校师生员工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扩外延、练内功、促发展,探索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初步搭建起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成为我国科教体制统筹改革的成功范例。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两大关键,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化战略、学科攀升计划和教育质量工程,成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获批建立了研究生院。学校密切结合西北旱区农业生产实际,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学校整体办学环境和支撑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2009年,学校按照国家“高水平、有特色”大学建设要求,进一步明晰了创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布局,为未来发展规划描绘了更加宏伟的蓝图。
  回望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让我们依凭积淀80年的发展底蕴,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汇聚信心、智慧和力量,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贡献“西农力量”,携手谱写学校历史新的辉煌篇章!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4-09-11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