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老同志为在职职工讲学校历史
——别开生面的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作者:范芳娟 陈肇曦/文 张华/图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9-06-28 浏览次数:
“学校最有名的教学楼为什么叫三号教学楼?一号楼、二号楼比三号楼建的更得早吗?”“三号楼是谁设计的?三号楼的奠基碑存在过吗?在那个位置?当时奠基参与人都有谁?”“三号楼前防空洞的历史有哪些?”“围着三号楼历史上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一个个问号都随着罗志成老师的娓娓道来在离退休工作处在职职工的脑海中得以舒展。
6月26日下午,我校年近80岁的离退休职工罗志成老师受离退休工作处邀请,为离退休工作处全体在职职工进行校史知识现场教育讲解,围绕西农校区历史建筑的参观、讲述,为职工普及学校历史知识,增进离退休工作者和离退休老同志的互动;激励在职人员了解老同志和学校的过往,更好的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同时探索离退休工作处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新形式和内容。
“1934年4月奠基,1936年秋建成,曾经是杨凌的至高点,是当时 “西北第一高楼”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三号教学楼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西北现代农业教育和科教事业自此开篇……抗战期间,日军飞机曾三次轰炸校园,投弹170多枚,校舍被毁500多间,师生亦有死伤。三号楼的多间教室被炸毁,主楼则安然无恙。2008年三号教学楼正式被陕西省政府批准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八十五年的风雨沧桑,三号教学楼如一个宁静安详的智者,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孜孜求学的学子们,守护着这一份书香,守护着每一个西农人……”
近80岁的罗志成老师结合历史图片将自己查阅和订正的历史资料结合曾经在西农的学习、工作经历化成了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讲给大家,从介绍杨凌的由来、建校的历史开始讲起,到三号楼古往今来,直至引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辉煌的发展历史。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他的学生时代求学的历程、教师时代的教学、科研有趣往事,谈及到了创校之初的学生管理、教学秩序,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西农地下党的工作等往事。在讲解中,罗志成老师意味深长地释义了“诚朴勇毅”校训,自豪的介绍并赞美了建校85年来学校教书育人的成果。85年来,二十万余名有志青年慕名走进学校、大楼学习深造,成长为撑起祖国农业科教事业的栋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大楼内辛勤耕耘,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变成了绿色田野中丰收的硕果。罗老师最后以一句“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愿学校明天更加辉煌”的祝福语结束本次校史讲述活动。
“三号楼的弹痕仍然清晰可见,这些弹痕静静的向人们展示着三号楼在那段动荡时期里的不平凡命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学习校史是坚持和发展学校教育方针,把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历史是一面镜子,回望艰辛历史,映射出当代和平发展的珍贵价值。作为高校工作者,通过回眸往昔历史现场,充分发挥历史资鉴功用,坚定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更好地认识和平发展的珍贵,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科教奉献、敬业的精神,让历史成为我们的教材,为今天和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习总结中离退休职工党委书记刘晓正如是说。
通过此次的校史学习,大家“亲密接触”了学校的曾经,像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一样,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发展,进一步了解学校崇尚科学与追求卓越、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开放性与多元性并存的治学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对“西农精神”的理解;了解了前辈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风貌;体会到了老一辈科教工作者的艰苦创业的不易;感受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离退休老同志对于我们这一辈的殷切希望。通过学习,让大家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编辑: 张华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19-06-28